院 辦 ?唐春蘭
?
常說,“老小孩,老小孩?!比死狭?,真的像極了孩子,可是我們對待老人和孩子的心態(tài)卻大相徑庭。
生命是一個輪回,年齡大了,慢慢地不記事了,口齒不清了,交流困難;牙口不好,只能吃溫熱軟糯的食物,刷牙牙膏濺衣服上,吃飯時由于手不穩(wěn)或動作不麻利時常將湯汁滴在身上,再老點還可能哈喇子不斷;腿腳也不利索了,走路慢吞吞的,顫微著甚至無法獨自行走。年齡越大,越像最年幼的孩子。
想想我們對孩子的態(tài)度。小孩都有打翻了碗飯菜弄一身的時候,尿濕褲子或把粑粑玩得到處都是的時候,一不留神就翻箱倒柜把物品弄了一地的時候,出去玩一天回來一身臟的時候,長牙口水流個不停的時候,這時大人常說“他還小”,所以一切都是被理解和原諒的,然后心甘情愿地去為孩子收拾“殘局”,有時甚至被孩子的這些行為氣得發(fā)笑,覺得很可愛,是孩子應(yīng)有的模樣。
再看看我們對老人的態(tài)度。父母老了,腿腳不麻利了,帶父母出門游玩我們時常覺得麻煩,卻總想方設(shè)法擠時間想要帶孩子去看世界,盡管帶孩子出門也很麻煩;同行時,老人總慢慢吞吞的,讓人等得心煩,孩子學步時慢慢的一小步都讓我們歡喜不已;老人吃飯不小心將湯汁滴在身上讓人看不慣,哄孩子吃飯時只要他能多出吃幾口,弄臟了衣服有什么關(guān)系,洗了就是;小孩子流口水,我們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擦拭,因為知道是長牙齒的緣故,老人流口水卻惹人嫌棄,卻忘了他們是掉了牙齒;深夜照顧生病的孩子我們不眠不休,是責任,心甘情愿,照顧久病的老人卻時常覺得是負擔,免不得抱怨。
老與幼都是生命的正常歷程,如果我們能用照顧孩子的心態(tài)來看待家里的老人,用“他老了”來為他開脫,理解他的身不由己和有心無力,那在我們眼里家里的糟老頭也該像孩子一樣可愛了吧。
要知道,每一位老人都曾是孩子,每一個孩子都終將老去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