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科普
羅醫(yī)科普
近日,感染/消化內科副主任、主治醫(yī)師先柳帆帶領科室醫(yī)護人員,成功為一名內痔患者開展結腸鏡下內痔硬化劑注射治療,為我院痔病治療增添了新的技術手段。
據了解,接受治療的患者自訴已間斷便血2年,出血的次數及量逐漸增多,最近一次大量飲啤酒后大便時便血,呈噴射狀的新鮮血,于9月1日來我院就診,門診醫(yī)生結合病史,建議患者完善無痛腸鏡檢查。
先醫(yī)生在為患者進行無痛腸鏡檢查過程中發(fā)現,患者為內痔(II級),結合內鏡下表現,考慮其出血為痔瘡出血。憑借對專業(yè)知識的掌握,先醫(yī)生果斷地判斷該患者可在腸鏡下硬化劑注入內痔的微創(chuàng)治療。在與家屬溝通取得知情同意后,先醫(yī)生僅用十分鐘左右時間便完成硬化劑注射術,手術過程十分順利,術后患者恢復良好。
痔病是全球性的常見肛腸疾病之一,其癥狀及并發(fā)癥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。最新全國肛腸疾病流調結果顯示,我國 18 周歲以上城鎮(zhèn)及農村居民的常住人口中,肛腸疾病患病率高達 50.1%,其中痔病占 98.09%。而又以內痔最常見,占痔病人數的59.86%,而內痔中絕大部分為 I-III 度內痔(99.47%)。隨著臨床技術的進步和微創(chuàng)治療理念的發(fā)展,特別是中華醫(yī)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在 2019 年 10 月成立了內痔診療協(xié)作組后,廣大消化內鏡醫(yī)生已經開始規(guī)范應用軟式內鏡進行內痔的微創(chuàng)治療。
內鏡下內痔硬化劑注射術的原理是通過內鏡暴露視野,借由內鏡黏膜注射針將硬化劑(聚桂醇)注射到痔核黏膜下或痔核組織中,通過硬化劑的滲透,硬化劑與痔核組織中的微小血管密切接觸,產生無菌性化學性炎癥,致痔血管閉塞、痔核組織纖維化,從而達到硬化萎縮痔核、止血和改善脫垂等治療目的。該項技術具有操作靈活,病人痛苦小,恢復期短,并發(fā)癥少等優(yōu)點,術后不留體表疤痕,術后即可正常活動及進食。
此外,在當前先進技術條件下可實現一次腸道準備,完成三種手術,痔瘡手術時還可聯(lián)合胃鏡、腸鏡檢查,若有胃息肉、腸息肉可一次性切除,省錢又省時。
?
?
感染/消化內科科室介紹:
? 我科醫(yī)務人員分別曾在北京市友誼醫(yī)院、北京市地壇醫(yī)院、四川省華西醫(yī)院、綿陽市中心醫(yī)院等國內知名頂級醫(yī)療中心進修學習,臨床經驗豐富,技術技能熟練,對消化及感染常見病、疑難病及危急重癥都有豐富的診治經驗。
我科主要由消化、感染病房和獨具特色的消化內鏡中心組成
消化、感染病房:現有在編床位25張,收治消化及感染疾病,注意追蹤最新的醫(yī)學科技動態(tài),不斷拓展新業(yè)務、新技術,對疑難雜癥診斷準確率94%以上,多次成功地搶救諸如消化道大出血、肝性腦病、重癥胰腺炎、晚期肝硬化、頑固性腹水、膿毒血癥等重危癥患者,肩負救治消化及感染疾病重任。
消化內鏡中心:配備奧林巴斯電子內鏡主機3臺、電子胃鏡6條、放大胃鏡1條、結腸鏡3條、十二指腸鏡2條、飛利浦大型C壁透視機、愛爾博高頻電工作站。開展的項目包括:無痛胃腸鏡檢查、ERCP(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及取石術)、消化道早癌篩查、ESD(內鏡黏膜下剝離術)、EVL(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?zhí)自g)、ESVD(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精準斷流術)、EFR(內鏡下消化道全層切除術)、腹腔鏡-消化內鏡雙鏡聯(lián)合手術、消化道狹窄擴張、消化道支架植入術、經胃鏡胃造瘺術、內鏡下痔瘡硬化術、早期闌尾炎內鏡治療術以及各類緊急消化道出血止血術、各種困難消化道異物嵌頓取出術等高級消化內鏡診療技術。年診療數約6000余人次。
消化病實驗室:開展的項目有碳13幽門螺旋桿菌檢測。
地址:羅江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第一住院樓1樓B區(qū)
咨詢電話:3202760
?
??艾秋竹? 張文莉
2023.9.8